得知周军已经建好了灵台,还挂起了封神榜之后,子受久违的出了寿仙宫。
他需要思考。
现实已经变得和原著大不相同,已知的部分也变得越来越少。
这是个好现象,说明自己的出现已经成了所谓的变数,或许真的能打穿天道原地飞升。
申公豹偷鸡抢到的半张封神榜,就是自己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
原本封神榜是在姜子牙手里,由应劫之人姜子牙掌握封神,现在封神榜有一半在自己这里,同样自己这里也还有另一个应劫之人申公豹。
这么想来,封神是有转机的,要么你封封你的神,我封我的神,要么两方365路正神五五开,总之,肯定和原著的流程不一样。
不过变数这么多,也说明以后的商周之战封神大劫,不能再依照原来封神的发展轨迹,去考虑谋划。
“封神榜……”
其实系统里也有个封神榜,还有配套的打神鞭,金光闪闪的看起来比正版都要牛逼一些。
当然,所需要的昏庸值也是个天文数字,子受暂时没有兑换的想法,毕竟法宝再强,还得看自身实力,硬怼圣人打穿天道才是正途,所以他一直都在换取丹药,而且还得留一些昏庸值以备不时之需。
几次结算期的正值只是将以前倒扣的给扳回去了,这边用点那边用点之后,手头并不宽裕。
话说回来,这正版的半张封神榜,子受当时就看过。
什么榜上有名人,压根一个名字都没有。
三教共签封神榜,理当是有名字的,可上面真就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一片空白。
而最后商周大战结束,姜子牙封神之时,又是按着榜上的名字才一一封神的。
子受想到了一句话,原著里通天所说的“弥封无影”。
也就是签了榜后,圣人老爷们又用法力贴了道封条。
不过这签上榜的名字,大概率只是一些根性差的,无望仙道的,上榜去给天庭打工吃蟠桃,说不定反倒是一件好事。
毕竟通天一开始还让弟子们全都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说明老老实实待在府中修行,诵经打坐不入劫,管他封神榜封人榜,那都屁事没有。
现在的局面也是一样,吕岳、罗宣、赵公明之流入了大商,其中肯定是有通天授意,要是通天真把这些人的名字给写上封神榜了,怎么可能放他们外出?
那不是送人头吗?
原著中赵公明、三霄死了之后,通天才发现事态不可控制了。
而赵公明、三霄等人,都是上了封神榜被封作正神的。
这些都足以说明封神榜上可能有几个名字,但绝对不全。
而且子受还记得,除了“弥封无影”外,原著有关封神榜还有四个字“死后方知”。
也就是说,除了哪吒这种圣人法宝转世钦定的之外,大多数情况,得人死了,才能确定上榜不上榜。
就好比度厄真人收哼哈二将中的哼将郑伦为弟子的时候,理由是郑伦榜上有名。
郑伦那时候真的榜上有名吗?显然不太可能。
那是度厄真人能推演天数,算出未来的封神?
更不可能,换做圣人来都算不到,度厄自然也不行。
再说了三教供签封神榜,郑伦当时不属于任何教派,只是个凡人,更不可能被签名上榜。
那是为什么?
很简单,这是一个逻辑问题。
郑伦虽说得度厄真人授艺,但也就只传了窍中二气的鼻烟神通,以及乌鸦兵这种道兵的练兵方法,除此之外,啥法宝也没有。
而度厄真人却还催着他下山投效冀州讨人间富贵,明摆着是要他上战场。
到了战场上,又穷又弱的郑伦显然打不过身家丰厚的修士,肯定死翘翘,这一死,不就上榜了吗?不就成了榜上有名之人了吗?
燃灯打架,逢人就说“你只修法力,不修德行,合该上榜”也是一个道理,别人打不过他,被他打死了,也就上榜了。
很显然,封神榜上神位都是定好了的,也有一部分名字或是完全空白,但到底哪个人该上榜,神位最后到底落在谁的头上,还要等封神之后才能知晓。
也就是说,三教共签封神榜,签的只是个草稿,还不算正式文件,所以要特意“弥封无影”,把内容藏起来,还得加个“死后方知”,留个最终解释权。
捋清楚有关封神榜的一切之后,子受也有了定计。
他筑台,我也筑台。
他封神,我也封神。
“立即遣国师申公豹于新城中心筑一高台,赐名鹿台,其上高悬封神榜。”
.........
三日后,鹿台建成。
这是个大兴土木的好机会,但鹿台flag太强,子受怕立着立着就把自己给架上去烤了,所以三日即成的鹿台,其实是个烂尾工程。
整座鹿台只有骨架,地基也不怎么深,反正也没指望上面站人。
除了申公豹能飞上去挂榜以外,寻常人最多只能吐槽一下这烂尾工程有多丑。
而且这烂尾楼是在新城中央,正好破坏城市形象、浪费土地资源、对新城即将入驻的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不便。
与此同时,正式的西征圣旨也颁布了下去。
出征的理由倒是并没有说太多,子受生怕罗列过多罪名,西征太理直气壮,所以只是顺嘴提了一句西岐不臣,也就是失臣礼。
既然失臣礼,那就必须打他。
事实上这是个最站不住脚的理由,诸侯与商王并没有实际上的臣属关系。
西征旨意一下,朝歌朝野全部动了起来。
城外左右屯营的兵马整装待发,户部迅速调拨筹备数月的粮草,民夫也一并提前西行。
在此之后,宫中又发了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显得意味深长。
鲁雄挂帅亲征,纣王为表心意,决意相送百里。
如此一来,纣王不在朝歌的这段日子,自然要留下最信任的人留守监国。
此前有过殷郊、殷洪共同监国、武庚监国,这倒不是什么意外事。
可这次圣旨上指明监国之人为殷洪,辅臣为商容,伯夷,万年等。
这道圣旨令人震惊的程度,不亚于纣王写小刘备。
殷郊、殷洪共同监国,那时朝中大臣都已经知道了,是纣王在考察继承人,武庚监国,大臣们也知道纣王的用意,妲己是纣王最喜爱的妃子,对武庚自然也有些偏爱,而且纣王年纪尚轻,足以等到武庚成长起来。
可现在却是殷洪独自监国,并且旨意中对长子殷郊,小子武庚一字不提,这就不得不令朝野上下猜疑揣度。
监国之人可不是随随便便拎一个出来的,而且三位皇子都有过监国的经历,这次若是由某个皇子单独监国,纣王的用意就很明显了。
有资格监国的,必然是有力继承人。
可殷洪性子跳脱,贪玩,虽说不是纨绔子弟,但一旦上头,做事容易失了分寸,远远比不得殷郊,便是才三岁的武庚,也表现得比殷洪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