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秋和一路抱着书,回到了在西市的客栈。
释真如因为店里还忙,有些事也难以一下子跟秋和说完,所以他们俩约好明天再出来,好好谈一谈。在这之前,秋和便是好好看书、准备准备秋考就好了。
宋国秋和把那一摞书放在床榻上,喝了口茶,坐下,开始翻看起藏书人借的书。
刚刚在他家里,藏书人拿到腊肠后便很兴奋,没再跟他们多说话,而是跑到后厨去了。释真如便把他后院稍微打扫了一下,带着秋和先离开了。
其实,对于即将到来的秋考,秋和还是蛮紧张的。他一直就是想着秋考完就能找到师兄,没有太过注意秋考本身有什么难度。但是身边人一次次不经意的提醒,让他逐渐有了一些担心的念头。他没读过学堂,没看过京都里的书,秋考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做。
秋和定了定神儿,看着那摞书最上面的那一本书,很厚,里面的纸都有些泛黄了。封皮上写着《三洞神符记》。
秋和一愣,他知道自己没有看过这些书。
他认真回想了一下,果然是,从小到大他看了那么多书,还真的没有看到过这一本。
他有些愣住了。打开书翻一翻,发现这本书离,竟全是密密麻麻复杂的文字,看起来就像是咒语一般,拗口无比,陌生的很。
秋和沉默了。
他想了想,把第一本书放到一旁,看第二本书,是《大洞真经》。
秋和再次愣住了,没错,他又是未曾看过这本书。一打开,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佛经类似的话,但是这本书自己竟从来未曾翻看过,陌生的很。
秋和心里一僵,没有再多想,往下继续看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
果不其然,全都是自己未曾看过的书.....
每一本书上有着大段大段和自己看过的书类似的话语,但的的确确不是一码事,全都高深无比,艰难深奥。除了与自己看过的书文字都相同之外,其他的几乎完全没有什么相同的。
宋国秋和陷入沉思了。他认真地低头想了想,脑海里瞬间涌起千万卷书经,浩浩荡荡,卷帙浩繁。
每一本书,他都记得内容,清晰无比,历历在目。
但每一本,全都对应不上自己眼前摆放着的书。
他抬起头,睁开眼,将这些书都放下,然后直奔楼下的柜台,找到了田掌柜。
田掌柜被急急冲到柜台前的秋和惊了一下,听清楚秋和问的问题后,摸了摸脑门儿,然后说,
“哪里有书的话,那你可以去这条街的街头看一看,摆了可多书摊,你们很多秋考学子都是在那里找书看的呢。”
秋和向田掌柜道谢,跨出店门,直奔书摊。
此时太阳几近下山,又是一片薄暮朦朦,夕阳依依。
秋和在人群中小心地挤来挤去,过了好一会儿,才来到了街头,看到了田掌柜所说的那片书摊。
书摊前有许多稚嫩的脸庞,听口音,看服饰,应该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书摊上码着密密麻麻的书,被整整齐齐地放在一条又一条的长木架子上。
他抬头看了一眼这个书摊,这里聚集了特别多学子,几乎挤不进去。
而旁边那个书摊却有些人迹寥寥。于是他跨过这个书摊,挤到旁边那个书摊的架子前。
秋和随意地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泛黄的线装书,看到那上面,写着的,是《搜神传》。
秋和惊呆了。他发现自己真的没有看过这本书。但他没有更慌乱,还是一本接一本地拿下书架上的书,翻看着。
这是《石头记》,一翻开,竟是自己从来未曾见过的体裁。他愣住了,发现自己对这里面描写的人物完全都不认识,甚至觉得这本书写的很是诡异。
他还是没有放弃,一本接一本的拿下书架上的书。
这是《三国演义》。一打开,里面的人倒的确熟悉的很,可是这里面讲的一些东西,怎么自己从来没有看过呢。而且,又是十分诡异的写作方式,自己完全没能适应过来。
还是继续。《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大唐风流传》,《隋唐英雄》......
秋和愣住了。
他发现自己真的没有看过这些书......
这个书摊的老板看到秋和一本又一本地拿起书又放下书,都没怎么看,也很是纳闷,怎么还有学子在秋考前专挑着小说来看。
但想了想,自己还是别打扰他。秋考要来了,来书摊的全都去了隔壁书摊买学经,这好不容易来了点生意,可不能错过。
想着想着,于是就喊了声秋和。
“欸,那个小伙子,你是参加秋考的吧,要放松压力,看看小说,也是好事儿。你去隔壁那个摊那里看,也是我的摊,好多好看的书呢”
秋和朝摊主指的那个方向看过去,快步走到那个摊那里,然后从架子上拿起书。
他随意拿起一本,看了眼封皮,随意地翻开了几页,却瞬间面红耳赤,心惊肉跳。
那本书的封皮,写着“金瓶梅”。
秋和立马放下了这本书,尴尬无比,忙忙往下一本书找去。
而后却发现这里的书,自己更是完全一窍不通。《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长生殿》......
虽然这些书名听起来,都让自己感觉到很美。
但是自己怎么会真的没有印象呢...?脑海里,真的完全没有看过这些书,而且,这些书的体裁全都陌生的让自己膈应。
秋和呆呆地望着这两个摊儿,这才发现,自己真的好像对京都、对秋考的书一无所知。
他不知道藏书人给他的书,都是道藏;而这书摊主人卖的,全是话本小说。
而这些书,恰恰是中年道人从未让他看过的书。
中年道人安排,自有其深意。
可是秋和不知道这些,也不知道自己闹了一个小小的笑话。
此时,他孤零零地站在这书摊中间,显得很是失落无助。
“我真的没有念过学堂...我也没看过京都的书。
那我怎么去秋考,怎么去找师兄呢?”
......
黄昏已降,京都又是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宋国秋和穿行在人群中,打算去找一趟释真如。
对于自己没有看过京都的书这一“事实”,他已经默认了。但是自己还不知道秋考到底考什么,还不确定许许多多的事情。
他来到京都,已经有太多太多的疑问。昨天和今天见到释真如,他都没有问出来,只因他尚是初识,而且又有许多事要办。
但是现在的他,却突然有些茫然。
比如他的银号卡,比如这次秋考,比如那个藏书人,比如释真如本身。
他发现自己对京都的这一切,什么都不知道。
他真的很想找到释真如,让他告诉自己一些东西,让自己尽快地减少一些不安,适应一下现在的日子。
秋和加快了步伐,在人群中挤着,找寻着那家排面巨大的八里合庄。
很快,那面酒旗出现在了秋和的眼里。秋和大步迈进酒楼,急急地往里走去。
店小二在后面看到,也急匆匆地跑上来,殷勤地问道,“这位客官,您需要些什么?”
秋和听到身后的声音,静下来想了想,跟店小二说,“我想要找释真如。”
只见店小二听到这句话,接着愣了一下,脑门儿居然出了点儿冷汗。
他打量了一会儿宋国秋和,然后往后厨跑了过去,猫下身子,向门帘后钻过去。只见下一刻,那个光头少年便出现在那里,笑着朝秋和挥着手。
秋和看到了他,又是急急地跑了过去,差点儿没把释真如给撞到。
“嗬,秋和,你这是咋的了!”
释真如脱下外围衣,摘下脏兮兮的袖套,一边洗手一边乐呵呵地问着秋和。
秋和停下来,低下头想了想,“我想现在就和你谈了。释真如,你可以帮我吗?”
光头少年抬起头,有些讶异地看着小喘气的秋和。
然后他笑了笑,说,“好,我们这就来说。你去那边坐着,等等我。”
秋和点点头,去到靠窗边的位置,坐下等释真如。窗边外已是夜色降临,晚上的凉风习习,很是舒适。
释真如很快就来了,端着一壶茶和两个小菜,坐到秋和的对面。
“好了,你开始问吧。”
秋和低头想了想,竟也不知道从何问起。
他低头,看见了释真如腰间系着的银号卡。于是抬起头问释真如,
“这个银号卡,和那尊青玉石狮子,是什么来历?那天我去银号取钱,掌柜的看到这牌十分激动,而且,他竟然都没有问我是谁,便让了金库给我取钱。我老觉着,是有些奇怪的。”
“你把你的卡给我看一眼。”
秋和解下腰间的银号卡,递给释真如。
释真如拿起这卡,眼睛一亮。他点了点头,长长呼出一口气,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秋和,你看,首先,这牌子是纯银制造的。嗯......怎么说呢,这种牌子,京城里用的人,着实不多。都是一些...达官贵族,或者说,是一些有过奇遇的人才会有的。”
秋和有所了然,想了想,抬起头看着光头少年,呆呆地问出来,“那,你是因为什么有了这样的牌啊?”
释真如一愣,摸了摸头,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他想了想,然后说,“嗯,我是偶然所得,我自己也没有太在意。”
秋和看着释真如,没再说什么。他也看出来,释真如不是很想说出他自己牌子的来历。但是这也无妨,他继续问释真如。
“那这个牌子,也没什么太过特别的地方呀。为什么那个掌柜的看到我这个牌子,会这么激动呢?”
释真如脸色一凝,低头沉思了会儿,把牌子递给秋和,让他翻到背面。
“你看到背后的十七星纹了吗?”
“嗯,看到啦。”
“那你知道,天下学宫吗?”
秋和一愣,说,“天下学宫...《秋考制》上,说过‘宗华普办学宫共三十所,官立学宫为十七所,其中京都之大学宫共八所。’这个,我是知道的啊。”
听到秋和的话,光头少年却僵住了。他这才意识到,宋国秋和似乎真的对于那段历史,一无所知。
“你真的不知道天下学宫么?”
“天下学宫......不就是我们眼下宗华和京都有的这些学宫吗?”
释真如沉默了。过了会儿,才抬起头,问他:“你今年,是几岁,读过多久的书?”
“...我刚十四,四岁开始有读书。”
释真如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一直呆在山上,没怎么出来过?”
“我长在山上,偶尔随师兄下山,去苍游镇上玩一玩儿。”
这便怪不得了。
他今年十四,几乎不下山,那看的书起码也都刚好是十四年前写的。
从未来过中原,对于那段新近的历史,是真的仿若一片白纸。
“秋和,接下来的话,你要好好听我说。有些事儿,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事儿,是只有一些人能够知道的。我...很偶然的,得知了许多故事。你且记着,将来,有用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