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珍珠这件事情算是结束了。可是王枫越发觉得紧迫,所以一切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充,军器局这种重中之重的机构自然也在紧急扩充之中,学徒就收了两千名,加上到处挖来的工匠,军器局的人数暴增到了八千多人。
这是一个比军队还要烧钱的地方,每个月投入军器局的费用就达到三万多两,其中人工费就占据了1/3。当工匠比当兵更赚钱,收入要更高一些。不仅随着手艺的提高而增加收入,若是明出提高生产力的技术,还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奖励。
玻璃镜目前只做为奢侈品进行出售,虽然销量一时间无法扩大。但明末的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导致奢侈品消费剧增,目前江南那些大商已经在南方一带全面铺货,前几个月就有十多万两的进账。
大明的富人遍地都是,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土地。大量的土地兼并,土地上千亩的富户就达到十多万。土地上万亩的也达到两三万户。
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造就了一大批富户,但也造就了许多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土地利润空间太大。
就如同后世的炒房一般,因为房子存在不错的利润,所以资金全都跑到那一块去了,导致房价高居不下一般。
除了靠土地吃饭的富户,还有许多靠开作坊、盐货、贩卖、贪污受贿、打家劫舍、海贸家的富户。
如此多的富户,奢侈品消费自然不会低,估计月销售额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的空间。
再加上从江南换取的各种物资卖给西洋商人,还有从日本朝鲜东北以及东南亚各地的买卖,上个月的进账估计在四十万两左右,一时间王枫手头还是比较宽裕的,因此决定扩招,扩大军器局规模。
火炮实验室对火炮的研究依旧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出了水压弹簧式架退法,主要是钢铁质量部合格,只是造出一些套筒炮,膛线虽然也制造出了,但制造非常麻烦,一个炮管的膛线要用木制拉床上的钩刀钻上七八天才能生产出一根炮管。
这种木制拉床非常简单,早期美洲殖民者已经能自己制造。这种工具用做前装膛线枪的生产则很快。但放到大炮上,就慢了许多。
王枫准备组建专门的炮兵营,没有合适的大炮怎么行!王枫只好亲自出马,一头钻进了火炮实验室。
在王枫的指挥下,经过半个月的研究,制造出了炮闩,后装炮就成了可能,这可是十九世纪才出现的技术。炮闩比较复杂,制造一个要花费很长时间。
生产力没有机械化就这通病,度慢,成本高。
一门75毫米野战加农炮经过组合后,被推到了靶场进行试射。目前这种炮的弹体采用圆柱型,所以不采用弹重的叫法,改为口径。
这门75毫米野战加农炮,倍径2o,管长1.5米。加了膛线,采用后装、圆柱形弹体、架退,铸铁制成,缠了几圈钢丝,加上炮架全重63o斤,弹重1o斤。
相比后世的火炮,简直无比笨拙。后世的8o多毫米的炮,倍径这么点的,直接都能扛在肩上跑。
“轰!”的一声巨响过后,炮弹很顺利的飞出了炮管。工匠连忙骑着马跑去测量射程,过了十几分钟,测量出了结果。
那工匠兴奋的告诉王枫,刚才那一炮打出了2ooo多米。
“继续。”王枫对这个射程还是比较满意的。
陆续测试下来,这门野战加农炮的有效射程在12oo米左右,比那些重达两吨的红夷炮的射程来说一点不差。
这就是加了膛线的效果,那些红夷炮还都是滑膛炮。证实了火炮的安全性,于是舍弃了安全导,火索,进行连续射击。
一分钟能射出两炮弹,而这个年代的火炮,两分钟能打一炮就算不错了。
不仅是因为后装,还和弹药定量分装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这个年代的火炮技术,炮兵装药时还要拿尺去量。同时因为前装的关系,倍径不能弄太大,威力自然也就上不去。
2o倍的倍径,威力还是小了一些。
这个型号的野战炮用着还凑合吧!最重要的还是射和杀伤力。射已经提高上去,杀伤力还得靠榴弹。
榴散弹是18o3年英国皇家炮兵部队的亨利斯拉普内明的,在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比这种炮弹更好用的炮弹了。
将弹片、铁珠混合少量火药装进炮弹中,然后用引信进行点燃,炮弹射出去后,在引信规定的时间内爆炸,散出大量的弹片杀伤敌军。是对付步兵和骑兵最有效的武器。
因为火药和丹药充填时的摩擦,有时会提早爆炸。所以第二次改装成了一个金属管插进炮弹内,里面装满火药,与炮弹内的弹片分开。
第三次改装在184o年,进一步晚上了铁片隔板,并装进了圆柱形弹体中。
榴弹也叫爆炸弹,在海战中也能挥强大的作用,炮弹可以打进船体后再行爆炸,造成二次伤害。爆炸弹一开始还被人们认为是次于实心弹的海战武器,法国炮兵设计出了一种用于射爆炸弹的火炮,炮身短,重量轻,用药少,在1824年成功击碎了一艘二层甲板的战舰。
土耳其舰队在锡诺普的覆灭,才让人们意识到了爆炸弹(榴弹)的重要性。
榴弹的制作并没有什么难度,特别是对王枫这种先知先觉的穿越者来说,几乎不用走弯路。
不过两天时间,王枫就把榴弹设计了出来。
“你们按照这1o斤种榴弹,再设计一门野战炮。炮弹能打到1ooo米外就够了,能有多轻就弄多轻。”王枫把这些都定下来了,只要工匠按照不同的倍径去实验就行了,最终确定下机动性最强的。
王枫设计的这种榴弹是为了对付骑兵,机动性自然是越强越好,射程和攻坚能力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次扩招规模很大,扩招之后王枫的军力将达到五千人。对装备需求量很大,军器局的工匠变得异常忙碌。
同时预计在河沿岸建立水力锻机,及水轮机。专门生产板甲,南安边上那条河已经不够用了。
征兵已经在王枫手下全员展开,王枫打出了每月最少给三个银元的待遇,并保证每月足额放,一旦选中立马放三个银元的安家费。
另外还有一种待遇更高的兵种,那就是文化兵,凡是能识文认字,体质符合标准的,每月给四个银元。这些文化兵自然是用来当炮兵的,好在这几年王枫一直注意学校的创办,即使是那些种田的农夫王枫也组织人员让他们上夜校,用各种奖励让他们努力学习,所以这文化兵还不难找。
当然炮兵要计算抛物线加空气阻力,还要懂测距,这都是需要算的,那些只上过夜校的人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明末很多天主教徒,其中也有很多官员。
面对辽东军事的糜烂,这些天主教徒经常著书立说,以便引起当朝注意,重点就是西方的火器。
只是此时文人写书喜好夸大,什么一炮下去糜烂十里,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文人俯不下身子学习,记录这些科技成果的时候往往一语盖之,让人看不明白,之前实验室的工匠拿着关于火器的书在那研究了大半个月,结果研究出的东西竟是错的,被搞得一头雾水。
虽然有些书籍里面的记载要清晰许多,但仍有失,精确,如在其中一图的比例尺上,两差距为5的数值间,原应有五格较细的刻划,但图中却误分成六格;铁弹用尺上的“十五”被刻成“五”,且同书所绘的铳规图,本应将一象限分成十二等份,也被误绘成十三等份。此外,书中所列各不同仰角的射程表(以平射时之射程为基数),亦有多处数值有误。这些讹误出现的原因,或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以避免泄漏此一秘学。
严格的说,这些著作不过是为了引起统治者的注意,统治者又不是专家,自然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而且那些东西可是军事机密,是不能公诸于世的。
铳规、铳尺和矩度等仪具为当代中西方所使用的瞄准方式,而此时的大明射击完全靠的是炮手的经验,而此时的明军一年也难有几次训练,哪有什么经验可言,不然区区一些倭寇怎么能横行大明。
不过王枫有更先进的瞄准方法,便是1638年伽利略提出的炮弹在真空中的轨迹乃为抛物线的理论。
不过伽利略没考虑到空气阻力,且制造火炮和火药也无法标准化,所以误差还是很大的。不过王枫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可以把空气阻力计算进去。同时军器局的火炮,弹药和火药都采用定量分装方式。
伽利略的抛物线理论,加上计算空气阻力的方法,结合起来也就是弹道学。弹道学对士兵文化方面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培训。
加上测距用的比利规,炮兵的精准度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组建炮兵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