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芙蓉花开九月,又是一季多雨的时节,更是一季多事之秋。
斜风细雨之中,一骑绝尘,直入长安。
有军报直上大明宫,女帝看完递给镇西王李客,长叹一口气。
军报上血迹斑斑的写着:“都护府沦陷,长城失守,楼兰五万兵马联合两万魔种部队,挺进中原。”
“臣愿请三万兵马出战。”李客跪倒殿前。
“三万?太少了吧?光对付魔种都不一定够。”
“纵然王爷能征善战,这点兵力也未免托大了些。”
众臣议论纷纷,多是持怀疑态度,也有不知李客究竟是何考虑。
“对方七万兵马,又有魔种,又不是大唐缺兵少将,你只带三万够吗?”女帝弯下了腰,关切的问道。
李客深深行礼,回道:“楼兰五万乌合之众,我大唐将士一万足矣,其余两万,为全力抵抗魔种入侵。”
女帝还是有点担心,迟迟不肯下旨。
李客又行一礼,掷地有声的说:“臣举荐一员先锋大将,若有她与我出征,又可增三成胜算。”
女帝迫不及待的问道:“是谁?”
“花木兰!”
“就是那个最喜独来独往的女将?”
“正是!”
女帝眉头深锁,说:“朕听说过她,一重一轻两把剑用的神乎其技,尽管如此,她也不过一个人,而且还不合群。又有何用?”
李客正色道:“此番出征,有她一人,胜过千军万马。”
女帝摇摇头说:“不是朕不信任你,关乎国运兴衰,你容朕再考虑考虑。”
“陛下,兵贵神速啊!”
女帝一拂袖道:“就一个晚上,明早你等圣旨。”
当夜雨停,月明星稀。
有人影踏月而来,遁入宫墙。有一把剑御风而去,紧逼人影。
一人一剑相交于夜空,银光一闪,又没入黑暗。
宫墙内两个人随之开始窃窃私语。
一个是踏月的人影,一个人御剑的主人。
“老李头,你有病啊?陛下等着我着急呢。”
“狄仁杰,你都多大的官了,还飞檐走壁、偷偷摸摸的。”
“老李头,你都多大的年纪了,还装模作样,不知好歹。快让开。”
“别急,我知道每次陛下想不明白事,就一定会偷偷找你。死要面子活受罪。”
“那又怎么样?你一把年纪还吃我醋?”
“我只是确认下你知不知道长城失守的事。”
说到此处,狄仁杰瞬间静了下来,紧盯着李客,嘴角上扬,笑着说:“看来,他们终究还是忍不住行动了。”
李客深呼一口气道:“看来,陛下每次找你商量事是对的,你看的很准。”
狄仁杰道:“终究还是比不过老李头你老谋深算,只带三万兵马迎敌,怎么?多留点人给我?怕我干不过他们?”
李客道:“不论边境如何,长安永远都是大唐的中枢,谨慎点终归是好的。”
狄仁杰道:“既然你也知道是他们声东击西,那你在朝堂上为何不说?”
李客道:“长城守卫军久戍边境,战功赫赫,竟然会被瞬间瓦解,我想了想,用强是不可能的,必然是用计从内部分化,如果是内部,那唯一的解释是在大唐中已有了他们的人,而且很有可能在朝堂之上。”
狄仁杰笑道:“老李头不愧是老李头,面对众臣质疑都仍然不动声色,原来也懂得在敌人面前藏锋了。还拉上那个号称‘女鬼’的花木兰,你是想重整长城守卫军吧?”
“没错!”
“喝,好计划,长城守卫军一重整,你平白又多至少一万人马,而且都是对战魔种经验丰富的部队。”
“所以,在外我可以边整编长城守卫军,边正面迎战楼兰魔种敌军,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家里。”
狄仁杰不屑一顾的说:“家里有我,你担心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