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除奸臣,这不是就是指的老子嘛。听到陈诚说完左良玉打出的旗号,朱由菘顿时皱起眉头。
“陛下,现在左良玉已经在武昌起兵,你可是要赶紧那个注意啊,他们一旦顺长江而下,那我们就危险了。”一边的阮大铖清楚的知道,这次左良玉的除奸臣,自己也算是一个,因此见到朱由菘还在哪里沉思,当即他有些焦急的上前提醒说道。
“回宫。”听到这话的朱由菘点了点头,随后放下手中的一切,转身在陈诚几个人的陪同下,返回皇宫御书房。
左良玉居然反了,自己这半年来,为了拉拢他,下了不少的功夫,可是没有想到,这个人,居然最终还是反叛。
坐在椅子上的朱由菘不停的叹息,自己登上皇位后,可是对左良玉十分拉拢,可是现在,这老东西还是造反。这让朱由菘,感觉到十分郁闷和无奈。
哎,叹息一口气的朱由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现在,心中有一些慌乱。
这可如何是好,自己现在,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兵力去阻挡左良玉西进。朱由菘站在窗户面前眨眨眼睛,握紧拳头在心中想到。
原本,周围还有将近四个镇兵马在附近,自己能够随时调动兵马,西进攻击左良玉,可是现在,四镇兵马调走,南京就剩下南郊大营一万多人,就算是算上卢九德和魏国公的兵马,也不过两万多人。
两万来人,自己如何去和左良玉的二十五万大军抗衡。
“陛下,现在怎么办?”阮大铖见到朱由菘十分无奈的站在窗户面前,上前一步后小心的问道。
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朱由菘没有听到阮大铖的叫喊,他依旧还在沉思,自己该如何去应对,自己登基以来,最大的危机。
武昌靠近长江,如果左良玉顺流而下。那么不需要几天,就能够到达南京城下。
贼军来势汹汹,以我南京目前的兵力,根本就无法应对。
“陛下。”阮大铖上前再次叫唤。
“什么?”回应过来的朱由菘看着面前的阮大铖疑惑的问道。
阮大铖见到朱由菘看着自己,顿时再次开口说道:“陛下,贼军来势凶猛,我们该如何应对?”阮大铖再一次的说道。
如何应对?听到这话的朱由菘闭上眼睛好一会,这才抬起头看着站在旁边的陈诚眯起眼睛后问道:“谁挑拨的?”
“是王泽还有黄澎。”想了一下的陈诚开口说道。
早知道我当初就该杀了你们两个王八蛋,听说是这两个人,朱由菘总感觉自己当时就不该手软,当初就应该杀了这两个狗东西,朱由菘心中顿时后悔万分,但是,他明白,现在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的作用,当前,应该是先相出解决的办法再说。
“上朝。”想到这里的朱由菘,一字一字的吐出了两个字。
武英殿,朱由菘静静的看着下面的文武大臣,
这些人,在听说左良玉造反后,一个个的,都跟缩头乌龟一样不发出任何的意见。
“钱阁老,平日早朝,你话最多,意见最多,你说说,贼军将至,该如何处理?”见到没有人发言,朱由菘点了钱谦益的名字。
站在下面的钱谦益听到点了自己的名,顿时上前就跪在地上。
他内心中,已经是冰凉冰凉的,当初王泽,可是他给的银子,去的武昌,如果算下来,自己还是帮凶,就这个理由,朱由菘能够将自己当即斩杀。现在,朱由菘不去问主管兵马的马士英,却来问自己,他知道,朱由菘要对自己发难。
“陛下赎罪,陛下赎罪。“钱谦益想到这里,顿时将脑袋不停的往地面撞击。
麻痹的,平日一个个的人五人六的,可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没有任何人来给我分担,大明朝,就是毁在了这些一天牛逼满天吹,却没有几个人做事情的人手中。
“滚下去。”越想越气的朱由菘冷哼一声,随后将目光转移到旁边的马士英身上。
马士英明白,这一次,左良玉起兵的理由,正是对着自己来的,如果这次自己不帮助朱由菘化解这次危机,一旦南京城破,不但自己小命不保,就是朱由菘,也在劫难逃。
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只有一条心,才能够度过这个为难。
“陛下,左良玉造反已经成为事实,当务之急,我们应该立即下令,让兵部侍郎袁继咸进驻九江府衙,阻敌西进,另外,可以从杭州府、宁国府周围抽兵,前往九江协助。这是其一。
其二,可立即将南京卫南郊外大营、魏国公镇武卫军开往安庆府,设置防线,准备迎战。而南京,则可立即调动山东驻地兵马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蒋先一兵马火速回援。保卫南京。”
嗯,听起来井井有条,朱由菘虽然不太懂,但是这两条防线,应该是能能够阻挡敌人一段时间
而自己,可以下令,让三镇抽出一定兵马,前往救援,这样应该能够来得及。
“准。”自己当前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依据马士英的意思,进行防御。
呜呜呜......南京城,左良玉西进的消息,已经散播到了南京城内,原本平静的南京城,一下变得惊恐。
周围的百姓,似乎失去了当初那种喜笑颜开,取而代之的是愁闷不乐。
当初北京沦陷的时候,南京都没有这么的阴云弥补,可是现在。一个个如同死了爹妈一样的,就连店铺,很多都已经关闭了大门。
萧条,繁华的南京城,一下出现了冰冷的感觉。
南京城卫戍大军,已经接到命令,开始往西门外集结。
而南郊大营统领张明琪,更是奉命,担任安庆防御指挥,一起同行的,还有魏国公徐弘基等三十名将领。
他们的任务,是在安庆周围,配合水师,阻挡敌人第二次进攻。
当然,朱由菘真诚的希望,在九江,就能够将左良玉的大军抵挡住,不然,贼军西进。那可是大事不妙。
兵部侍郎袁继咸在接到命令后,也在当天开始准备离开南京,前往九江,一同过去的,还有从京城三营中抽调出来的两千人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