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的都城是江州,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重庆。
它位于我国西南部,长江中上游地区,后世的三峡工程也在现在的巴国境内。
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的湿润气候。
此时正是十月出头,确切的说今天是十月初八,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温度不低,却也没有夏天那么高。而且比我们现在的相同时间温度还要低一点。(和地球冰川期的演变有关,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自己去查查五千年来的温度曲线)。
凑了这么多字数,总而言之一句话:嗯,今天天气不错!
李仲辰现在就是这么个心态。他骑在马上,感受着身边吹来的阵阵微风,感到前所未有的爽快。一想到身后还有一大票的随行人员跟着,前面还有千军万马等着他去讲话,他就有点不自觉的膨胀了。
李仲辰从未想过有一天他能够统帅千军万马,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他要在千军万马前讲一通话来鼓舞士气,或者说他的穿越更像是一场让他久久不愿醒来的梦,他不自觉的捏捏脸。
“嗯,很疼,看来是真的,不是做梦。”李仲辰自言自语的说道。
后面一群人面面相觑,甚至大司马也不自觉的摸了摸脸。
李仲辰紧张吗?
这个问题问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李仲辰现在紧张的要死。
你说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在面对从未有过的浩大场面时会不紧张吗?就算他是穿越来的,可古人也是人,比技术可能比不上现代人,可是其他方面可不一定输。
随着离校场越来越近,李仲辰的马速放的越来越慢,后面的大臣也只好跟着变慢。可是,就算再拖时间,李仲辰还是远远的就望见了校场的大门,他的心跳加快,他知道,是时候走出自己争霸天下的第一步了。
李仲辰默默的咬了咬牙,眼神从害怕变为坚定。
现在他是王上,他要去见的都是他的子民,都是他的兵,有什么好害怕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仲辰握紧马鞭,重重的的一挥,他胯下黑色的骏马便飞一般的冲向校场。
李仲辰到校场的时候正是午时。士兵们已经在校场等了足足两个时辰,可诺大的校场之中,竟然静的没有一丝声音。所有人都身披战甲,腰杆挺直的站着。李仲辰对他们的纪律感到很满意,不禁看向大司马,大司马捋了捋胡须,面有得色。
本次出征除了留下五千人留守,出征的一万人大概分成三个部分,就是现在校场上的一大两小三个方阵。
其中最左面的一千人是一个方阵,他们手中拿着铁剑,这是李仲辰的精兵大队,或者说是李仲辰的亲兵卫队,他们都是从所有士兵之中选出来的精锐。
右面稍大一下的方阵是弓箭手。他们个个背着长弓,一个个手臂很粗,这是常年练习的结果。他们是李仲辰现在仅有的远程武器,大概有三千人左右的样子。
最后面也是最大的方阵大概有六千人,他们就是李仲辰的常规部队。一个个拿着的是战国时代特有的青铜制武器,他们都面容坚毅,精神十足。
尽管李仲辰心里有了预计,可是当他真正见到如此的大场面的时候,心里还是不自觉的一惊。好在李仲辰早就了解到自己需要在出征前做领导人讲话,提前写好了稿子。
李仲辰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走到了校场的正中央,原木搭建的台子上。
他放眼望去,诺大的校场上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的盯着他看,这眼神中他看到了敬畏,激动,还有,一丝丝的不屑。远处,旌旗猎猎,太阳当空。
敬畏,是因为他的帝王身份。
激动,多半是因为他们想到即将要远征。
那么不屑,是因为什么呢?
李仲辰转念一想,忽然明白了过来,是因为士兵们不认可李仲辰的实力,认为他不能作为主帅领兵。想到这儿,李仲辰嘴角微微上扬,看来他要加点戏了。
但这个戏不是一开始就要加的,要加也要到最后。
李仲辰轻轻的拔出纯钧剑,猛的插在面前的将台之上,双手拄着剑,他要开始说话了。
“诸位将士,本王在此先谢谢大家。”
大司马皱了皱眉头,他二十年的军旅生涯里从未听过这样的誓师开头语。台下的诸位将士也有点懵:谢我们做什么,为什么要谢谢我们?
“诸位一定会有疑问,我为什么要谢谢你们,所以请听清我下面的每一句话。”李仲辰看到众人的目光耳朵竖了起来,知道自己的头开的不错。
“今天,在即将出征的将士之中有三千名老兵,首先我要谢谢你们。”李仲辰顿了顿,“感谢你们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时刻保卫着我巴国。感谢你们在我继位的这半年帮我带出了这一批新兵。
老兵们听了李仲辰的话,大多数人眼中有泪光闪过,这是他们当兵以来第一次听到王上的感谢。
“其次,感谢新兵们这半年努力地训练,使我国的军队实力快速的恢复。如果没有你们的努力,今天我们就不会站在这里誓师出征”
新兵们也好似李仲辰是他们的知音一般,觉得自己这半年的苦练得到了认可,眼中多了一份崇敬与骄傲。
见火候掌握的不错,李仲辰知道甜枣给完了,可以上大棒了。
“可是,”李仲辰的一句可是,众人的心提了起来。
“我巴国现在仅仅有一万五千人的军队,比强敌楚国少很多,而且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缺点!”李仲辰的声音逐渐升高,“在座的诸位一大半以上没有上过战场,我军的战斗力还有待检查与提高。”
新兵们知道大王在说他们,眼中的骄傲消失了,又不免带着几分落寞,他们不自觉地沉浸在李仲辰刻意带起的氛围之中。
李仲辰看时机已到,朗声道:“所以,我们此次出征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去见见血,以敌人之血成我巴军威势。”
“我有一个梦想,巴国变成一个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所有人都有新衣服穿,所有人全都友好和睦,远离是非的地方。”李仲辰开始构建蓝图。听了李仲辰的话,连一直在一旁思考的沈章都不自觉的抬起头看向了李仲辰。
“可是,有人不想让巴国安定。比如我们的邻国楚国,无时无刻不想着侵略我们。再比如蜀国,秦国。没有一个想让我巴国安生。”李仲成觉得气氛已经够了。
“所以,能保护我巴国的只有在座的诸位,只有诸位手中的武器。”李仲辰的眼光变得锐利,他扫视全场,用异常高亢的声音大声的说:“诸位,有没有信心保卫我巴国?”
他的右手拔出了插在台上的纯钧剑、剑尖指向众人。
“有”台下的声音震耳欲聋。
“愿为大王效死。”台上的诸位将领在大司马的带领下纷纷单膝跪地。
“好,士气可用,士气可用啊!”李仲辰这时候竟然没有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诸位,所有人!每个人!大到大司马,小到每一位士兵,你们都是我巴国的勇士,本王不希望你们任何一个人受伤,更不希望你们任何一个人死在异国他乡。”李仲辰知道该收尾了,“但是,战争是残酷的,没有战争是不死人的,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能在此次出征后完整的回来,但如果你没回来,你的家人我巴国王室养了。”
“谢大王,愿为大王效死!”
士兵们学着将军们的样子单膝跪地。心中满是感动。这可是战国,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啊!
李仲辰很满意自己的演说,效果也不错。知道到了露一手和完结的时间了。
李仲辰大步流星的走到了将台边的桅杆旁,“诸位,出征之前我要再说一句,既然领兵出征,那么大家就要遵守军规,牢记军律,无纪律则无军魂。谁要是触犯了军规,有如此桅杆。”边说着边右手缓缓运气,随后一拳打在桅杆上。碗口粗的桅杆应声而断。
校场上一时之间又回到最初的寂静,士兵们眼中的不屑也完全消失了。李仲辰知道效果已经达到了,将纯钧归鞘,翻身上马,高喊一声:“出征!”
以沈章为首的一群士大夫双手一揖:“我等在江州城中静候大王凯旋!”
战国史册载:巴武王元年十月初八,武王李仲辰誓师于江州校场,从此揭开了战国的序曲。
王宫里西侧寝宫的屋顶上,一素装女子卓然而立,望着远处马蹄溅起的尘土逐渐消失于茫茫群山之中,眼中泪水肆意的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