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虽然早在商朝时期,商高便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但之后多年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也只是在天文历法和工程运用广泛。故此,大唐朝在勾股定理方面的应运,也如之前,只是延续天文历法和工程两个用途。与后世那般,成为可能影响命运的考试题目相比,唐朝对算学并没有后世对数理化那么重视,更何况,还是经过千年发展之后的数学呢。
所以,当李帅轻松破界了王博士几个勾股定理方面的问题时。王博士看着地上那些黄土画,一时之间,竟然有些呆滞失神了。他不是没见过天才,正相反,他觉得自己就是人们眼中的天才,年纪轻轻,便已经做了国子监的算学博士。更让他欣慰的是,他的一些编纂和知识,还将会被当做教参推广下去。他的算经将会是是影响帝国未来算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后,现在,当那些被他视若珍宝的算学题目,宛若初春的浮冰,被一个年轻人,随手就踏破时,他忍不住的有些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只觉得两眼发黑,有些看不清东西。
“王博士王博士”李帅扔掉手中的土块,扶着差点昏过去的王博士喊道。一旁的程元和秦三上前帮忙。
“哦,没事,没事。”王博士刚刚失神片刻之后,便也反应过来。推脱开众人,扶着走廊的木柱,来回看了三人几眼后,方才把目光锁定在李帅身上。
“绝顶之资,旷世奇才。”说着,王博士居然拱手向李帅行礼。见此情形,李帅立马上前搀扶着这位莫名其妙的王博士,口中忙称:“不敢,不敢”他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博士居然会被几道题目给弄成这样。
其实,这事说来,也是正常。如王博士之人,自诩屹立算学顶端,恃才自傲自然是有些,若不然,也不会公然宣称:“请访能算之人考论得失,如有排其一字,臣欲谢以千金。”现在看来,自己当真是有些自信过头了。算学一途,如云烟浩渺,无穷无尽,自己也如那一叶障目的楚人一般,轻率盲目,失了心性了。还好,今天见此少年郎,算学惊世,却如此不骄不躁,深藏不露。
他连最基本的算学规范也不懂,列式看似混乱,实则极有条理。王博士看着地上那些整齐的行列式,心下默默感叹。想来此子也如自己年轻时候一般,独自沉迷算学的神鬼莫测当中,久久不能自拔!
王博士脸上神情变化不定,时而看着走廊的青石板,时而看着眼前的李帅。旁边三人一时之间琢磨不出他的想法,也就这么静静的候着,由他这般。
国子监也不只是他们这一行四人,尤其是今天,五月一个月的田假刚刚过去不久,路远一些的学子纷纷赶回国子监。虽说国子监招收的是三品以上权贵子弟。但民以食为天,在整个中古时代,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以农业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初唐王朝之前,先有三百年乱世,后有隋末纷争。连年征战,农田荒置。苦过了,饿怕了,自然对土地也就更加敬畏了。别说寻常百姓,便是皇子贵人,虽不是天天下田耕种忙活,但一年当中,也要有几日亲自下田,以此体悟厚德载物之重。
此时,有两位算学学子路过,他二人是岭南道的学子,路途遥远,来回便需要一月有余。二人正埋头说着什么,忽见前面算学博士,二人立马上前恭敬行礼。
谁想,就在二人走进,准备拜谒行礼时,便听得博士一声怒吼,二人还未发觉怎么回事,就被算学博士一把拉开。之后,二人方才发现,是不小心把地上一些泥土画的东西踩花了。
两人连声称错,心想完蛋,以王博士的性格,自己二人定要受责罚。正忐忑不安想着,忽听王博士一声叹息,招呼二人和李帅等人回讲堂。
一路上,两位学士心下还是十分不安的,虽然刚刚免除了一场刑罚,但保不准,一会儿还要补上。故此,两人小心翼翼跟在后面,时而偷偷瞄前面两眼,耳中听得王博士和身旁一个男子对答。
讨论的自然也是他们数字的算学,不过,言语间,王博士似乎还对着颇有些恭敬。他身旁?似乎也是一个年级不大的年轻人吧?较之他们,也就是虚长几岁的样子。难道这人是什么皇亲国戚?咦,不对,这只是他们的想法,若是顺着王博士的思路,便是国子监祭酒,也不一定能让他如此恭敬来着。
两人摸不透眼前局势,相互对视一眼,也只能继续偷听了。
王博士之后又和李帅谈论了一番圆周率的问题。王博士对于《缀术》颇有些不以为意,觉得方邑进行之术全错不通,刍亭、方亭之间,于理未尽。
对于此,李帅听不太明白,不好发表言论,但王博士说道《缀术》的作者是祖冲之父子时,他忽然间就觉得,可能是眼前这个王博士差点。毕竟,祖冲之在后世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单论知名度,这位姓王的博士,可能就已经落了一大截了。
何况,王博士刚刚已经说了,《缀术》在唐代被收入《算经十书》,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学习《缀术》需要四年的时间,可见《缀术》的艰深。
加上李帅和王博士言谈一番,加上之前那几位博士对王博士的态度,大概也能明了,眼前这位应该不是那种知人观相的明白人。
对于此,王博士自己当然最明白了。现在和李帅一番对话后,王博士觉得眼前这个少年郎,简直就是算学一道的天人,言谈间,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但对于自己平日里的一些疑难症结所在,却有种一语道破,提纲挈领的见解。此子说话缓和,即便是对自己讲解问题的时候,也是教委婉的指点,用一种不确定的语调提及,然后当自己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说出事,便像是在请自己解答疑难一般。
难怪会是皇家子弟。哎!王孝通心中佩服,当真是佩服呀!
此时此刻,他情不自禁的便把李帅的义子身份换成嫡子了。便是雄才伟略的主上,才能培育这样的后人吧!王孝通感慨。他平日里是有一股子傲气,觉得旁人如何如何,也终究比不上自己的算学通天,好多问题,自己只是看一眼,便可破解,五曹算经,田曹、兵曹决绝了多少问题?他一向觉得自己应该是肱股之臣,应该在尚书省或者门下省有一席之地,以便一展胸中所能。不想,武德九年的通直郎太史丞,便是他的顶峰了。之后,在国子监混的也只是一般,与政治一途深感无力的他,便专心留在国子监任教了。
不想,今日得遇一个少年郎,算学诸多迷疑解惑的同时,心胸却也是豁然开朗。想想自己之前,当真是如那懵懂无知的孩童一般,被那些深谙世事的同辈所嗤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