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牛人物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项城乡村岁月 > 82.孔营、前后孔庄和孔庙

82.孔营、前后孔庄和孔庙(1 / 1)

孔丘,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弟子三千,威望很高,大家都称他为孔子,子是先生的意思。但决不是因为他先祖姓子,才叫他孔子。

孔姓是如何来的呢?有必要介绍一下。孔姓,出自子姓,源分两支。其一,以乙子为姓,出自成汤之后。其二,以王父字为姓,出自宋微仲九世孙弗父何之后。

帝喾次妃叫做简狄。有一次简狄到河里去洗澡,见空中有玄鸟飞过,落下来一枚玄鸟蛋(燕子卵,古籍中叫作乙子),简狄拾起来含在嘴里,不小心吞进了肚子里,竟然怀了孕生下一个孩子,就给这个孩子取名契。契在唐尧、虞舜、夏禹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契曾经佐禹治水,有功,很得舜的赞赏。契被封在商地(今河南商丘),从乙子赐子姓。(子,兹也,益大)

契以后父子相传,世系为: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天乙就是成汤,共十四世。夏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冥的儿子王亥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向河北发展。到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

汤,子姓,名履,汤是他的字,因为完成武力灭夏的大业,所以又称成汤、武汤;因为出生于乙日,所以又称天乙、大乙。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汤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遂决心灭夏。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这时,夏桀施行****,荒淫无道,诸侯昆吾氏也起来作乱,商汤于是举兵,率领诸侯先讨伐昆吾,又讨伐夏桀。汤历数夏桀的暴虐无道,写下了《汤誓》记载他讨伐桀的原因。当时商汤曾说“我很勇武”,因此号称武王。先后灭掉了葛(今河南省睢县北)、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今山东省鄄城东北)等夏朝属国,剪除了桀的羽翼。商汤越战越强,十一次征战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

汤采纳右相伊尹的建议,停止朝贡夏朝,以试夏桀的实力。桀命令九夷族发兵征讨商,汤和伊尹就马上请罪,恢复向夏桀的进贡。一年后,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夏桀在有娀氏旧地被打败,奔逃到呜条,夏军就全军崩溃了。商汤乘胜追击,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举攻灭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定都毫。

成汤是个圣明的君主,他的子孙引以为荣,其中有一支支庶子孙就以商族的姓“子”和天乙中的“乙”两个字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这是最早的一支孔姓。

汤以后商的世系为:太丁弟外丙,外丙弟中壬,太丁子太甲(成汤的嫡长孙),太甲子沃丁,沃丁弟太庚,太庚子小甲,小甲弟雍已,雍已弟太戊,太戊子中丁,中丁弟外壬,外壬弟河亶甲,河亶甲子祖乙,祖乙子祖辛,祖辛弟沃甲,祖辛子祖丁,沃甲子南庚,祖丁子阳甲,阳甲弟盘庚,盘庚弟小辛,小辛弟小乙,小乙子武丁,武丁子祖庚,祖庚弟祖甲,祖甲子廪辛,廪辛弟庚丁,庚丁子武乙,武乙子太丁,太丁子帝乙,帝乙小儿子辛。共三十帝。帝乙继位时,殷朝已经很衰败了。

帝乙的长子叫开(汉代为避汉景帝刘启讳,把他的名字改为启),启因母亲地位低,未被立为太子,封在微(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又迁到陬(今山东梁山西北),仍称微,故称微子启。帝乙的小儿子辛,是王后所生,被立为太子。

帝辛很聪明,臣子们的智慧都赶不上他;口才很好,能经常掩饰自己的过错;力气过人,能徒手与野兽格斗。可是,帝辛不行正道,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再说了。因此天下人都把辛叫做“纣”,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微子启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自己再劝谏也是无用,不知自己是一死了之好,还是离开纣王好,一时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少师。太师说:“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亡殷,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殷朝臣民竟违背和诬秽神祇意旨,假使真能救治殷,把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也值得。现在国家乱成这样,得不到治理,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启躲到防地去了。

周人姬昌,帝喾之子后稷的后裔,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纣封其为西伯(西方诸侯之长),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先后收附虞(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出兵进攻犬戎(古族名,即猃狁,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密须(今甘肃灵台),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邗(今河南沁阳)、崇(今河南嵩县)等国,建都丰邑(今属陕西西安),据有关中膏腴之地,势力扩充到长江、汉水、汝水等流域,“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曾被纣王关在羑里,多亏姜尚等人设法营救,才逃脱一死。他决心要灭掉残暴的纣王,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的长子伯邑考早死,次子姬发继承了他的事业,追尊他为文王。

姬发继承父志,重用姜尚、四弟姬旦(周公旦)、十五弟姬高(即毕公高)及姬奭(即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受命九年(前1048年)后,在盟津(今河南孟津)大会八百诸侯。三年后,商纣王不顾虑财政危困,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弄得国困民乏。姬发见时机己到,便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亲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进攻朝歌。商朝军力不足,武装奴隶前去应战,两军战于牧野,商朝军队阵前倒戈,反攻商军,殷商大败,纣王****于鹿台,殷商正式灭亡。

周朝建立,姬发就是周武王。微子启听说周武王仁德,便命族人抬着棺木,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左边有人牵着羊(犒劳周师),右边有人把着茅(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带着宗庙祭器,口衔玉璧,来到周军军门,膝行而至周武王面前,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并求保存商族香火。周武王很是感动,亲自为他解开绳缚,复其位仍为卿士。

为了统治商朝遗民,周武王把原殷都朝歌地区(今河南省淇县)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将朝歌以南地区(今河南省郑州)封给三弟管叔鲜建管国;朝歌以东地区(在今河南汲县北、新乡。非后来移至今上蔡的蔡国)封给五弟蔡叔度建蔡国;朝歌以北地区(今河南省汤阴)封给七弟霍叔处建霍国,让他们三人共同监视武庚,总称“三监”。

周武王在位二年去世,其子成王姬诵继位,因为年少不能理政,由周公旦代行王政。管叔鲜认为王位该由自己继承,不该由老四周公旦继承,对周公旦的做法极为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便趁机勾结蔡叔度、霍叔处,煽动武庚禄父起兵反叛。武庚禄父很想复辟,立即反叛。参加叛乱的还有东方的五十多个小国。

周公旦一心为了周王室,岂容刚刚建立的周王朝毁于一旦,于是说服姜太公尚、毕公高、召公奭及文武大臣,亲自带领大军,镇压这场叛乱。经过三年讨伐,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灭掉参与叛乱的东方五十多个小国,杀武庚、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囚禁霍叔处。

微子启因主动归顺周朝,深得周人信任,同时又深明大义,没有参加这次叛乱,周公旦就把商朝旧都周围的地区封给了他,公爵,建宋国,都于商(今河南商丘),让他管理商朝遗民,奉守商祀。微子启仍以先人之姓为姓,即子姓。宋国国君也都姓子。

微子启死后,他的弟弟微仲继位。微仲传子宋公稽,宋公稽传子丁公申,丁公传子湣公共。缗公有二子,长弗父何,次鲋祀。湣公不传子而传弟炀公熙,引起了鲋祀的不满,鲋祀杀死炀公,让兄长弗父何继位,弗父何没有接受君位,而让位于弟鲋祀,鲋祀就是宋厉公。厉公封兄长弗父何为宋国上卿,受采邑于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父胜。世父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微仲的九世孙,宋湣公的六世孙。

厉公传子僖公举;僖公传子惠公覵(音间),宋父周任宋国大司马,正卿,其后代一直世袭这个官职。惠公传子哀公(名不详)。哀公传子戴公白,正考父辅佐他,当时宋国所保存的《商颂》大多亡佚,正考父如周,从周王室那那儿得到一些篇章,进行了整理。戴公传子武公司空;武公传子宣公力。孔父嘉承袭宋国的大司马,历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孔父嘉处事非常谨慎,甚至走路都顺着根快走。

宣公的太子名与夷,宣公于十九年(前729)生病了,决定把君位让给弟弟和,他对和说:“父亲死了,儿子继位,哥哥死了,弟弟继位,是天下普遍的道义。我要立和为国君。”和多次谦让,最后才接受。宣公去世后,和继位,就宋穆公。

宋穆公的太子名冯。穆公于九年(前720)病重,对大司马孔父嘉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把君位让给我。我永生不能忘怀。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为国君。”孔父嘉说:“大臣们都希望立公子冯为君!”穆公却说:“不要立冯,我绝不能辜负宣公。”于是穆公派冯出使郑国并居住在那里。穆公去世,孔父嘉立宣公的儿子与夷继位,就是殇公。

殇公继续孔父嘉任司马,还任华督(戴公之孙)为太宰。殇公好武,继位十年,竟然打了十一次仗,民不堪其苦,很有怨言。殇公九年(前711)的一天,孔父嘉的美貌夫人外出,路遇太宰华督,华督看中了孔父嘉的夫人,竟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华督让人在国中扬言:“殇公继位十年,打了十一次大仗,百姓苦不堪言,这都是孔父嘉的罪过,我要杀死孔父嘉以安定人民。”次年,华督帅众冲进大司马府,杀死孔父嘉,抢走他的美艳妻子。殇公大怒,要治华督的罪,华督干脆杀死宋殇公,从郑国迎回太子冯立为君,就是宋庄公。

孔父嘉生子木金父。木金父为避难逃到曾高祖弗父何的封邑采栗,在那里定居下来。木金父生睾夷父,睾夷父以王父(即祖父)孔父嘉的字为姓,就是孔氏,为第二支孔姓。

两支孔姓得姓时间不同,不同宗但同祖,都是商汤的后代,往上数都是契的后代,再往上数都是帝喾的后代,再往上数都是黄帝的后代。

睾夷生子防叔,防叔畏惧华督的势力强大,就逃奔到鲁国防邑(今曲阜市防山乡)去了。鲁国敬重孔父嘉的为人,就让防叔做了的防地(今曲阜市防山乡)大夫。防叔生子伯夏,伯夏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做防邑大夫,生子叔梁纥。伯夏死后葬在防山。后来叔梁纥受封于其先祖微子启在商时的封地陬邑,做了陬邑大夫。

鲁襄公十年(前563)四月初,晋悼公以霸主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王寿梦于柤(今江苏邳州西北泇口),商讨联盟伐楚等军政大事。盟会之后,晋国大将荀偃、士匄以逼阳国亲楚为由,坚决请求攻占逼阳国,将其赠给宋国大夫向戎作封邑,以期打开伐楚的通道。晋国主将荀罃则以逼阳“城虽小而坚固,胜之不武,如不能取胜徒惹天下耻笑”为由予以反对。但是荀偃等人坚决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于是,十三国诸侯联军金戈铁马、旌旗蔽日的杀向逼阳国,于四月初九兵临城下实施了包围。

逼阳国,又称傅阳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附近,是祝融后裔的封国,妘姓,****时期有存,周时相沿,子爵。十三国联军来犯,逼阳子妘豹闻讯急就迎敌。为了不战而屈敌之兵,逼阳子部署了一个疑兵之计:将城内的土山用金灿灿的小米将其覆盖,远远望去就是一座硕大的米山,让敌军以为城内储备丰足易于坚守,便涣散斗志,退兵而去。晋国主将荀罃深为疑惑,便拈弓搭箭,对着“米山”连射三箭,箭头全都滑落下来,断定“米山”非米,而是石头山,喝道:逼阳子摆的是疑兵迷魂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十三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十三国联军一连攻了二十多天,逼阳守军英勇顽强抗击,联军攻势凌厉但却无法破城。适值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粮草来到前线,逼阳君以攻为守,果断下令打开城门出兵袭击了鲁军辎重。秦堇父率将士顺势攻入城内。逼阳守军急落内城悬门,意欲困住入城鲁军分而歼之。鲁军识破,急令撤兵。刚刚攻至门下的叔梁纥情急之下力挺千钧,一双臂腕死死托住了急速下落的巨大闸门,为鲁军将士撑起了一条逃生通道。

叔梁纥,字梁名纥,因排行叫叔梁纥,他以孔为氏,所以又叫孔纥。叔梁纥不是伯夏的嫡长子,自然不能继承父亲的事业。因为他孔武有力,在攻取逼阳国的作战中勇猛无比,立有大功,被封为陬邑大夫,地位一下提升很高,也算是时转运来。

叔梁纥在子嗣上很不理想。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正室夫人一连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生出一个儿子来。赶快娶了个小妾,才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没想到孟皮却是个跛脚。叔梁纥常常为没有一个体面的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而感到十分的遗憾。

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征在。颜父问三个女儿道:“陬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虽然都只是大夫,但他却是古代圣王的后裔。而且他身高十尺,武力绝伦,我非常希望能与他联姻。虽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能够嫁给他做妻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没有回答,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听从父亲您的决断,还有什么好问的。”颜父说:“就是你能嫁给他了。”他便将颜征在嫁给叔梁纥。颜征在当时才十八岁,嫁到叔梁纥家后第三个月行庙见之礼,正式成为孔家的媳妇。

颜征在觉得叔梁纥年纪大了,担心不能及时为他生个儿子,便私下到尼丘山去祷告,祈求生子,后来果然生下一子。这个儿子生下来就头顶四周高而中间低,叔梁纥为这个孩子取名叫做孔丘,因为排行老二,又是在尼丘山祷告而生,所以为他取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了,埋葬于防山。防山在鲁国东部,母亲颜征在没有把叔梁纥埋葬的地方告诉孔丘,所以孔丘无法确知父亲葬在何处。颜征在死后,孔丘为了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起,非常慎重,就将母亲的先棺材停放在五父之衢,然后四处询问父亲的墓址。后来终于打听到埋葬的确切地点,才将父母合葬于防,并为之造坟,坟高四尺。

至于孔子的事迹这里就不说了。因为孔子的名气大,这一支孔姓成了主流。

先秦时期,孔姓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地区。秦汉以后,孔姓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三国两晋时,迁移到浙江、江西东南地区。唐宋时播散到全国各地。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多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单传,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至今为全国七十二大姓。

孔姓,明朝以前行辈还不规整,明太祖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因五十六代孔希学及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就把“希”和“言”加到前边,为十个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清代为避雍正帝和乾隆帝讳,将胤改为衍,弘改为宏)。天启年间,这十字已不够用,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又续二十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即从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姓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辈分大小。

清乾隆年间,孔姓从山东曲阜迁至今项城市区西侧,卜营定居,后人口繁衍发展,成村名孔营。今孔营已与市区连为一体。孔营孔姓为孔子后裔。

到了道光年间,孔营孔姓又迁出两支:一支迁居王明口西北十多里处,成村名孔庄。一支在孔庄北一里处定居,该村原名樊庄,住有樊、阎、范诸姓,孔姓迁来后更名小孔庄。前边的孔庄遂改称大孔庄。其实,大孔庄没有小孔庄的人多,到了1949年,大孔庄又更名前孔庄,小孔庄更名后孔庄。

付集镇也有个前后孔庄,这两个村的孔姓都是从山西洪洞移民来的,最初居住在后孔庄,在今付集镇乡镇府所在地刘庄东南四里半地,当初成村名孔庄。到了清乾隆年间,孔庄一支向偏西南迁徙二里多地王宣庄定居。因位于孔庄村南,外人不叫王宣庄,而叫前孔庄。相应的孔庄就成了后孔庄。这二村的孔姓比孔营孔姓迁项早三百多年,原居住地也不相同,是不是孔子后裔,待考。

刘庄东南八里半地有个孔庙,居民为孔姓,是乾隆年间从山东曲阜逃荒来的。后家境富裕,置田建庙,庙名孔庙,成村名也叫孔庙。孔庙孔姓也是孔子后裔,迁项时间与孔营孔姓相同,至于他们的来祖是兄弟还是其他关系,现在已无法确定。

最新小说: 星光的加冕 超品技师 叶锋修罗王大夏 从王者归来 穿书后爱上傲娇大小姐 艳鼎丹仙 不败医神 陛下又把青梅跪 绝品狂婿 和影帝互粉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