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t离开黄桷垭之后,兰冬勉强尽了点地主之谊,带着袁小姐在城区里东奔西走,看了不少自以为能代表重庆的地方特色。兰冬万万没想到,让袁小姐心醉的地方不是新修的宏伟大桥,更不是灯红酒绿的解放碑,反而是那一处处街头巷陌的老房子,其中最甚,便是中山四路。
\t中山四路算是重庆城中最老的一条街之一,二战时期,南京失守,国民党迁都重庆,便将这里设为行政和商业中心。一条看似并不大的路上,住着各路名流,周恩来、张治中、戴笠、冯玉祥、范绍增等人都曾在此修过别院。
\t袁小姐自然并不会与兰冬解释太多,这个明明胆小又把捉鬼当成人生趣事的人,一直让她有些费解。袁小姐在那条路上游走了好几遍,似乎能感觉到这条如今静谧的街上熙来攘往的模样。
\t“那应该才是重庆最有故事的时候。”袁小姐在走出那条街,回首告别时,这样嘀咕了一句。
\t兰冬冷哼了一声:“那是,那个时候的重庆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希望,那些大将军、大官、有钱人,都在聚集在这里。北碚、南山、巴南,到处都是他们修的公馆。”
\t兰冬的这话,倒是让袁小姐想起了什么。袁小姐稍有一愣,道:“我记得我以前看过一本书,讲到过一处地方。”
\t敏感的兰冬从袁小姐的表情里察觉出几丝异样,他追问道:“莫非有啥子新线索?”
\t袁小姐努力地回想,脑海中闪过一些零星记忆,她断断续续地说道:“嘉陵江、温汤峡口、白家大老爷……”
\t袁小姐为自己遗漏了这条可贵的线索而悔恨不已,好在误打误撞地想起来了。当天下午,两人通过各种手段罗列了一下关于这栋北碚鬼楼的资料,大体上有如下记载:
\t温汤峡外有一段河口叫牛鼻峡,牛鼻峡很多年来在当地人的眼中都是一个邪地。
\t这地方自古便是水上要道,也不知是水流湍急,还是有个躲在暗处令人瞧不见的漩涡,常有船只在此莫名其妙翻沉。一来这江水作怪,二来又适逢乱世,棒老二(土匪)在那一带横行。棒老二劫了船,从不留活口,一律沉江。由此一来,在牛鼻峡被淹死的人就越来越多。
\t这些被淹死的人,有的捞着了,有的不知道跟着这浑浊的水流被卷到了何处。被淹死的人,重庆人对他们有个统称,叫做“水打棒”。
\t牛鼻峡的侧面有一座山丘,坐山观水,看上去是个风水不错的地儿。
\t后来有个姓白的老爷在这里买了一方地,建了一幢小洋楼,看上去甚是壮观。小洋楼的背面就是牛鼻峡的江面,青山绿水环抱着,感觉十分惬意。可这白家最终未得善终,有人说怪就怪在他注重风水却不懂真正的风水,不知那小洋楼背后连接牛鼻峡江面的山坡,就是那些被捞起的“水打棒”葬尸的“棺山坡”。
\t这种白家老爷修建的洋楼,后来就成了口口相传的北碚鬼楼。
\t关于鬼楼的的怪事发生过这样几件——
\t第一件是关于白家人的,白家人在修好这幢洋楼之后,让一些外来重庆的达官贵人艳羡不已。刚开始的几天,家里的客人络绎不绝。可慢慢的,家里来往的客人少了,这幽静的山居岁月,只剩下了白家人自己。白家老爷时任国民党委员,时常外出办公,家中就只留下白老爷的夫人和两个下人。那幢楼慢慢被隐没在了丛林之中,记得它的人越来越少,世界遗忘了它,它似乎也遗忘了世界。
\t直到不久后,白家洋楼里传出了一个骇人的新闻,白家老爷与夫人在洋楼中双双自杀,死状恐怖。可具体原因,无人可知。
\t那件事在北碚闹得不小,在当时的整个重庆城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应。可流言终究会有被人淡忘的一天,慢慢的,那些对此事口若悬河的人也懒得去提及这早已被人耳朵听起茧子的怪事。
\t直到大约一年后,北碚来了一位富商,经人介绍,看上了那幢房子,信手买下。富商的女儿和夫人住进了这幢楼,成了这幢鬼楼的新主人。由于那地方离北碚街道还有一段距离,富人在山中也过得百无聊赖。富商的女儿每天就趴在三楼的窗口望着坡下的江水发呆。那江面上虽然出过不少事,可打渔的渔船还是不少。
\t这位小姐每天就趴在窗口听渔船上的船工唱山歌,听着听着就与其中一个对上了。这你来我往,便生出了情愫。小姐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这富商老爷是个老封建,早为她相中了一个大官儿子。见多次阻止未果,这个官二代派人毁了船工的容,用开水烫伤了船工的喉咙。船工不堪其辱,跳崖而死。小姐找到了船工的尸体,悲痛之中,抱着他的尸体从洋楼的二楼翻窗跳下殉了情。
\t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恐怖片《夜半歌声》,实地取景。
\t如此一来,这鬼楼的说法愈演愈甚,有不少人曾说见到窗边站着一个女鬼抱着一具男尸,嘴里还哼着一首山歌的调子。
\t再后来,著名作家林语堂也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此地,称有位远道而来的记者听闻了此事,不信邪,要去住一晚试试。
\t当晚,他带着一把手枪进了这栋楼,在底楼的大堂中搭了一间军用床。他一整晚都没合眼,一直警惕地注视着楼里的各个角落。一晚上过去了,到了拂晓时分,记者翻身下床准备收拾离去。可正当他对鬼楼闹鬼一事嗤之以鼻时,不由得闭着眼睛打了一个哈欠。这哈欠一打完,他要提包走人,可一迈步就傻了眼,因为他发现此时的他连人带床都在二楼的过道里!记者被吓得连滚带爬冲出了洋楼。可经过一整天的推理,他觉得这样的事不可能会发生,朋友给他一壮胆,他在第二天晚上又进了鬼楼。这一次,他干脆就把床摆在了二楼,并用绳子死死地套住床头。又是一夜未眠,记者依然连半个鬼影都没见着。拂晓时分,记者收拾东西准备离去,想了想,不如再打个哈欠眨眨眼试试?这一闭眼,怪事又发生了,当他睁眼时,连人带床都出现在了底楼的大堂里。
\t此事之后,又说到了60年代。在红卫兵闹得最厉害的时候,这幢楼一直因为各种离奇传闻而毫发无损。可那是个动乱的年代,同时也因为起来闹文革的都是些小年轻,无知而冲动。八一五派出了一个小分队渡江翻山,来到了那幢洋楼前。这洋楼修得很牢固,一行人好不容易才将围墙砸了条缝。当带头的人见有了进展,挥手向后面的人邀功时,整个墙面倒下来,这人被当场砸死,鲜血淌了一地。众人见状,被吓得作鸟兽散去。
\t两人在去北碚的车上,一边梳理这地方发生的怪事。兰冬被其中几个逼真的细节,吓得对那鬼楼产生了畏惧之意,可在袁小姐面前,这份恐惧自然讳莫如深。
\t两人到达北碚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按照资料上的记载,两人找到了大体的位置,通过简单的询问便确定了那幢洋楼的方向。当踩着石板翻过一个小山丘后,袁小姐远远看见,那幢洋楼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若隐若现。太阳坠落西山,黑夜慢慢铺开来。即将到来的黑暗,为这幢洋楼蒙上了诡秘的色彩。
\t袁小姐扭头叮嘱:“天快黑了,别惊了过路人。”
\t两人顺着那隐没在杂草中的石板,朝着那洋楼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