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京师撤军之前,朝廷内部的剿抚之争由于江南官员的联名上奏和叶向高等致仕高官的上书,再次进入了争锋相对的‘激’烈争吵阶段。
有一点很明确,无论剿与抚,朝廷官员对裂土封王的谈判条件都是表示反对的。另外,无论哪一方都觉得中华军不好对付,主张继续“剿”的一方也没把握灭了中华军,只是认为不能因为吃了败仗就招抚谈和,这样对朝廷的威信是巨大损害。毕竟,中华公司所在的台湾岛虽然像是化外藩国,但名义上是属于朝廷治下的领土,和‘女’真、‘蒙’古这些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不一样。最关键的一点:中华军主动要求和谈,似乎并没有推翻明朝取而代之的意思。
在大明朝的官绅士子阶层,中华公司是个怪物,尹峰是个另类的怪人。他们以商立国,地不过台湾等几处海外孤岛,人口不过百万,居然能把偌大的明朝打得手忙脚‘乱’。中华公司信佛、信妈祖娘娘、信天主,也有读孔孟之道的读书人,也提倡西学、杂学、兵学,却是能够以整齐划一的军事力量横扫沿海。总之,在官僚士人看来,中华联合公司是一种脱离了传统文化范畴的怪胎,无法用传统历史中反叛、造反团体的原有模式来解释它。
尹峰在自己写得《东西洋行记》中公然宣扬“实力决定一切”,还提倡海外移民、开疆拓土,这些都是和儒生士子们的道德优先主义格格不入的。
前世的尹峰毕竟是搞新闻的,还是知道舆论的力量的。他对于这个时代大部分文人书生的见识和能耐,确实是看不上眼的。但是,要进行社会舆论工作还是得靠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文人。如何让这些文士写一些正面宣传中华公司的文章呢?很简单:威‘逼’利‘诱’。
相比威‘逼’,利‘诱’的影响力更大。凡是愿意在商报上写文章正面表扬中华公司的文士,都能获得一大笔润笔费。在新招募为文官的江南文士中,已经有人主动写文章赞扬尹峰和中华公司了。尹峰在南京开设了《商报》江南版,公开免费发行,于是在南京城也形成一处宣读新闻和招工广告的地区,地点就在水西‘门’码头。
如今,中华公司对于江南和整个明朝最大的影响,就是他们反对海禁、要求开海裕国、通商利民的宣传口号。这种口号多少还是和儒家仁政爱民的论调切合,反正后期儒家理学论证命题无需逻辑只需顿悟就行,怎么解释“裕国利民”那是文字游戏,文士们最擅长。因此,虽然尹峰其人和中华公司的六大誓约什么的,大明文士阶层无法接受,但是中华公司的宣传口号还是能够拿来做文章的。
而且,台湾普遍开设‘蒙’学、小学和各种技术学校,免费让孩子入学,实行完全的义务教育。这多少赢得了一些文士的好感—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台湾只在‘蒙’学识字阶段教授《三字经》和《千字文》、小学教授一些儒家经典,多数的时候却是在教授《几何原本》衍生来的数学等一类科学课程。而且,技术学校和军校、政治学院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传统上从来没过的。
文人官绅阶层虽然不过占了人口百分之五左右,因为政权的支持而掌握了话语权,一般老百姓的意识形态(所谓民间传统)与孔孟圣人和儒家传统还是有着很大不同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受文士阶层的影响。宣布从北京撤军,这消息最早就是刊登在《商报.江南版》上,在头版头条上以大字刊出。这时,江南人已经把这份报纸称作“大报”,而各地原有的印刷作坊刊印的地下小道消息称作“小报”。
“大报”的消息震动了江南社会各界。不少应募为文官的读书人赶紧去问自己的上司:“大人,你们不会也要撤回台湾吧?”
针对南京镇守府文官的不安心理,《商报.江南版》在几天后有刊登了一篇文章,署名是徐鸿基。文章名为《设江南镇守府之建议》,公然提出与朝廷的和谈条件就是割让江南,裂土为王;因为台湾实际上是尹峰尹船主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自然不能算是朝廷的地盘,所以要裂土封王,那就要割让江南。
这文章使得江南百姓稍微安了心,但是朝廷方面关于招抚的讨论却‘乱’了套。
由于北线中华军利用缴获的马匹,组织了五六千的骑马步兵进行机动作战,陆陆续续赶来的各布政司勤王兵被各个击破,分别在昌平、保定、南海子等地被打败。中华军骑兵一度兵临蓟州、山海关一线。
围绕京师的数个军事要地虽然没有被中华军占领,京师并不算被包围,但是中华军掐断漕运就已经断了京师的粮道了。
京师被困数月,官府能够供应的粮草、火‘药’甚至盐都日益减少,只好向勋贵巨富之家征用,最后不得不向小民百姓征用,以维持皇家、官僚、守城军队的日常开销。
主剿派是以兵部尚书黄嘉善为首的一批人,他们的救命稻草就是新任蓟辽总督文球派出的车营部队以及刚刚赶到保定的四川勤王兵。
蓟辽总督文球,河南固始人,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乙未科三甲第二百四十三名,时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因前任蓟辽总督汪可受在昌平失守时自杀,明廷急任命其代替汪可受为蓟辽总督。由于中华军以擅长火器作战出名,他就调集了所有蓟辽总督辖区的车营部队前来京师,企图也以火器部队来对抗中华军。山海关总兵杜松军因为在京师东郊大战中基本没有受到损失,此次为了策应车营部队出击,杜松不得不再次领兵10000出击。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所领车营步骑如今已经在昌平以北地方安营并凿壕沟,整兵以待。
四川勤王兵则是在川边剿灭蛮族叛‘乱’中出名的石砫土司兵,也就是有名的“白杆兵”,此时的石砫宣抚司是‘女’将秦良‘玉’。
秦良‘玉’虽然是土司官,但却是汉人,而且是典型的儒家忠君思想的中毒者。她的丈夫是被税使太监害死的。万历四十一年八月,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因开矿事得罪太监邱乘云,病死云阳狱中。按土司夫死子袭,子幼则妻袭之制,秦良‘玉’袭任石砫宣抚使。
万历四十五年六月,中华军海寇攻打京衢要地,朝廷诏令征兵援京。秦良‘玉’毫不犹豫地遣其兄邦屏、弟民屏率五千白杆兵先行,接着自统‘精’卒三千,与其子马祥麟、副将周国柱赶赴京师战场。秦邦屏、秦民屏率兵抵保定后,奉命归属蓟辽总督文球指挥,镇守保定附近地方。
石柱兵皆持一种特制长矛,矛端呈勾状,矛尾有圆环,攀援山地险峻地形时,前后接应搭接,敏捷如猿。由于他们的矛杆皆以无漆的白杆制作,时人称之为"白杆兵"。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联合当地九个生苗部落举旗反叛,围攻成都城。他们四处攻击,烧杀抢掠。播州即后世的遵义一带,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獗一时。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军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令叛军闻风丧胆。从此,白杆兵就在全国闻名了。
现在朝廷把希望扭转战场上不利局势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辽东车营和白杆兵的身上。
而中华军正在撤离京师东郊的大营。他们在万历四十六年的腊月十五接到了尹峰发布的撤军命令,虽然不情愿,但也得撤退。其实,由于缴获了大量官军的物资,中华军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过得很舒服。他们有充足的粮食、足够取暖的煤炭、木材,牢固的大营和挡风避寒的营房、东北‘女’真部落‘交’易得来的大批羊皮、貂皮大衣,以及早就在台湾准备好的棉衣棉‘裤’,中华军将士虽然大多数为南方人,在这个冬季却是照样还能出击作战。
不过,陈衷纪等人还是很不情愿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撤退,因为待在温暖的营房内偶尔出击一下,毕竟比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行军好得多。只要再过一两个月,天气就会变暖了。不过,为了能够争取和朝廷和谈,中华军必须做出一点缓和局势的姿态,为了服从大局,陈衷纪在腊月二十日下令撤离京师东郊大营。
三天后,中华军准备放弃通州,大军主力开始缓慢地在冰天雪地的白河边行军,向天津卫方向进发。但是,大明朝廷却想乘中华军撤离时,乘机捞上一把,扳回点面子。兵部尚书黄嘉善下令,蓟辽总督文球迅速出击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