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世界(1 / 1)

《从物理学角度看待唯物主义、人人平等、义务教育及全国统一考试的重要意义》

作者:李尤

人类的身躯,皆是由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百多种元素所构筑,这一点无论是谁,都是一样的。

所以,人类的身体是物质的。

人类的灵魂——若是定义为意识活动的话——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人类大脑神经元中有着微管骨架结构的存在,微管中产生了量子效应。

既:意识其实就是发生在大脑神经元骨架微管结构中的量子计算。

人类的大脑在本质上而言,其实就是一台碳基架构的量子计算机,着同样也解释了人类联想能力和记忆所具备的全息性特征。

也就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于物质运动的不确定性。

所以,人类的灵魂是物质的。

人类的心灵——若定义为人格的话——其实是可以人工塑造的。

心理学史上有过诸多案例,如:孪生双胞胎因故自幼分离,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下成长,结果成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同卵双胞胎,他们的基因差异租客忽略不计,也就是生理层面上的起始条件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成长为两个不同的人呢?

原因在于他们成长的背景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阶级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这意味着,环境可以塑造人格。

而若进一步推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塑造环境,来间接的实现人格的塑造。

人格,是可以塑造的,或者说,是可以制造的。

打个比方,大体上,自幼体质羸弱的人,会有更大的几率成为悲观主义者。

那么,通过成长环境的塑造,人为的让目标人物自小发育不良——比如将他置入一个贫困家庭——那么自然会令目标人物有更大的几率成为悲观者。

一个因素可以做到满足,多个因素自然也可以做到满足。

想要塑造什么样的人格,只需择取相应的前置因素,满足对应的前提条件,那么塑造人格的确不成问题。

人格,可以视之为大脑神经元骨架微管结构量子计算过程中的程序。

大脑中的物质与计算中的物质都一样是物质,并没有任何不同。

而这一切,则意味着物质基础决定了心灵的建设,或者说,心灵是物质的延伸。

所以,人类的心灵是物质的。

人类所有的一切,身体、灵魂、心灵,都是物质的,没有任何神圣性可言。

如果说灵魂拥有轮回的话,那么这个轮回一定是基于质能守恒定律框架下的物质的循环;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鬼的话,那么鬼一定是人类的脑量子计算因为某种目前不明机制而更换了计算硬体基础;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死后世界的话,那么死后世界一定是指人体死亡后导致的脑量子计算所累计下来的信息释放进入宇宙。

这个世界没有神圣可言。

这个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主义。

一切都是物质的。

这个命题可以引发一个疑问:既然一切都是物质,那么物质与物质之间可有高低贵贱之分?

物质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因为物质的构成都是一样的,都是基本粒子。

人类是由物质组成的,包括身体、灵魂、心灵。

所以,人人平等,就如物质平等一样。

不平等的是阶级,诚如《资本论》所言。

而阶级的本质,实则在于对于知识与工具的垄断,它们在社会中的具象表现,便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

这也正是为什么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重视全国义务教育、公民扫盲,并且必须有全国统一考试的根本原因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里,各种形式的私人院校昌盛的原因所在。

教育,铸就阶级。

平等的教育,可以打破阶级的垄断。

而不平等的教育,却可以固化阶级。

所以教育、以及维系教育平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自喻的。

最新小说: 随身带着个世界 女同事的秘密 挂名皇后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 和女神们的荒岛求生 日常系影视世界 死神之剑舞唯我 第一宠婚:军少大人,你好棒!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都市至尊隐龙君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