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牛人物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神话传说 > 【道教服饰衣着:道人生活习俗的文化内涵】

【道教服饰衣着:道人生活习俗的文化内涵】(1 / 1)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自己的宗教,像世界其它各种宗教一样、道教在其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政治、经典信仰及某些重要人物的影响,逐步分化为多种派别。但是,道教经过漫长历史的选择,最终只剩下两大派别。一是内元代时期的张道陵后裔张与材被元成宗亲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的正一道,即道教正”一派,以江西龙虎山为活动中心。二是全真派。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为王重阳。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于山东宁海全真庙拢集道徒讲道而创立全真派。后来,王重阳的弟子邱处机因三次朝见成吉思汗,曾劝告成吉思汗奉行儒道之说,敬天爱民,禁止滥杀无辜,而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封邱处机为“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同时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而把全真道教推进到鼎盛时期。全真派道教有若干特点:出家必先投师。要住庙观潜心修行;蓄满发修身修命;不娶妻室,完全出家;不食荤腥及葱蒜等有刺激件的食物;行医问药,济世度人;云游求道,静坐葆真等。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关于道人蓄发的宗教意义。全真道士皈依教门后首要的就是蓄发、这如同皈依佛门的和尚尼姑剃度出家一样,是道人外部特征的主要标志之一。无论是乾道,还是坤道,全部蓄发挽髻,而且一生就不再理发剃头了。蓄发挽髻,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儒家孝悌观念对道教的渗透和影响。祀神明、敬祖宗是道教着力宣扬阐发的教义宗旨之一。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因而是不能遗弃的。道书在解释道人蓄发挽髻的宗教意义时写道:“丫髻本是钟离留,昆仑顶上按日球,修行皆服长生水,笑杀愚人白了头。”

道巾,即道人所带的帽子。根据季节的不同和道人得道的程度高低,道巾分为九种。如,受初真戒的道士,戴纶巾;受中极戒者,戴三教巾;受天仙戒者,戴冲和巾等。道巾全部用黑色布缎所做。道教认为,黑色在五行中对应水,水为道人所崇奉膜拜,“上善若水”,万世不竭。至于道巾的式样,也同道教的教义教规有密切联系,“一双风眼观前后,万法收来在内藏,七宝玲成皆有迹,昆仑顶上放毫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道巾的作用不仅在十防风御寒,突出道人特征,而且还有采天地灵气,纳岁月精华,包罗人间万象的特别功能。

道巾是这样神秘,道袍功能同样也充满宗教神秘色彩。道书在解释道袍作用时写道:“袍服原来不计春,宽袖广大裹乾坤,红尘半点何尝染,暑寒亦是也难侵。”道袍是道人一年四季皆宜的服装,穿上它能够容纳大干世界的万事万物,充分体现了道人包容万物、博大雍容、与世无争、安贫乐道的清亮品格。为了解决道袍宽袖大幅、行动不便的问题,道人往往用一根腰带把道袍系紧,便于行走活动,道书却从宗教神学的角度赋予腰带以更加神秘的内涵“九龙贯通一丝绦、道教威严常系腰,锁住心猿并意马、免迷本性人浮嚣。”一根腰带竟是九龙贯通化入,确实威严神秘,训练有素。显示出道人飘然若仙的仙风道骨。更重要的是、系腰带是为了栓锁住道人在修炼时的私心杂念,以免心狠意马,思迷红尘,从而达到使迈人潜心修行,怡神葆真、道行高深之目的。

如果说道教的教规、教义、信仰是道教深邃的内涵,那么道人发式、衣饰及生活用品则应该是道教内容的表现形式,从外延方面体现了道教的部分特征。下面,我们再从道人必需的生活用品方面来看看是如何体现道教神秘的宗教色彩及文化内涵的。根据道人出家的规定,一个道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必备七件日用东西,俗称道人的随身七宝。这七件随身之宝的宗教涵义分别是:

(一)蒲团。这是一种用韧性较强的草(如稻草、龙须草等)或藤编织而成的圆形坐垫,质轻,柔软,使十携带、为道人修炼打坐诵经所用。道人为什么坐蒲团修炼而不用椅凳之类的器具呢?道书解释说,蒲团的作用为“方外炼魔”。方外、即方外之人的简称,指脱离红尘的道人;魔,说的是滋扰人生的七情六欲;炼,即修炼之意。用通俗的话来说,只有坐在蒲团上打坐,修炼,才能够起到静坐修身,养性律己,据去杂念的作用。道书有诗曰“蒲团结来圆又圆,修行打坐有根缘,三千功满丹书沼,一气来腾上九天。”在蒲团上静坐诵经修行,只要持之以恒,楔而不合,总有一天会功果圆满,达到长生成仙之目的。

(二)衲衣。亦称百衲衣,原为佛教僧尼穿着,后被道教云水道人所通用。戒律规定,云游道人衣服应用人们遗弃的破碎杂布片缝补而成,其功能在于“摄伏身性”,绝杂念而潜心修道。道书有诗赞颂衲衣说:“千针万线几人修。无暑元寒不计秋,袖里灵丹携一点,管教跨鹤上疯洲。”

(三)草履。用白色麻布条或用龙须草编织而成的一种方便鞋。“草履千茎结自然,三山五岳任流连,逍遥不踏繁华地,行满生云上九天。”穿着草鞋云游,或参禅于深山道院,或问道于云水道友,不进都市城池,不入繁华之地,保持一颗无为清静之心,管保道行可修,道业可成。

(四)箪瓢。道人云游化缘时盛饮食的器具,一般为竹木制品。道人向世人求布施称为化缘。道书在解释这种现象时写道:“瓢化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求不老计,普度遍千秋。”行万里路,吃千家饭,坚持年复一年地普度众生,广行善事、就会修成不老之身、神仙之体。

(五)棕扇。纳凉,掸尘,驱蚊用。而道书赋于棕扇“拂开尘事”的特殊宗教功能。滚滚红尘,万千烦恼、棕扇一拂了之:“宝扇原来一片棕,待头摇曳万缘空,任它邪妖与魔怪。藉此翻灭永无踪。”

(六)青囊。青者,黑色也。即用黑布做成的搭在肩上的袋子,其作用为“秘藏丹经”,装道人用的炼丹秘方和诵经经书。道书称赞青囊的功用是“二尺纵横布,谁知造化工,内藏诸法宝,包囊太虚空。”小小的搭袋能够装下太空中一切奥秘和物质,简直是神奇到了极点。

(七)扁拐。类似于手杖之类的拐杖。道人用于担青囊,防身,保证安全之用,道书解释扁拐的作用在于“以彰大道”,“举起顶天立地,横担日月山河,拨开乾坤骨体,转出万象森罗。”在道人看来,扁拐实际上是一种法力无边的神器,是彰扬大道的无所不能的宝物,难怪道人必须随身携带了。

本文所述道人的生活习俗,侧重于服饰、生活用品,远非道人生活的全部习俗。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的道人则不一定恪守所有清规戒律。但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其中广博深厚的内涵予以探求。

最新小说: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八零好福妻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九零福运小俏媳 谍海偷天